尽管成品鞋不在美国加征10%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内,但对未来贸易摩擦升级的不确定性预期,已令客户开始把部分成品鞋订单转去东南亚的工厂。同时,由于关税清单中包含橡胶等制鞋原材料,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原料成本的上升。
如何应对?为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行业冲击,东莞制鞋业正积极采取行动:
1、 扩大原料替代品,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寻求其他地区替代原料来抵消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;
2、 开拓内销市场,多方位出货保证利润,扩展生存空间(部分企业以自有品牌开拓电商业务);
3、 自动化改造生产线,提升生产效率,减少人工功耗,降低生产成本弥补贸易关税提升带来的损失。
大型鞋企则完全有能力利用其境外的工厂绕开增税壁垒。自08年金融危机开始,裕元集团、华坚集团以及大力卜集团(绿洲鞋业、绿扬鞋业)等多家鞋业巨头,纷纷加快了转移至东南亚等地区的步伐;中国最大女鞋生产集团之一华坚集团2011年更是前往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设厂。
不仅如此,政府部门也开始助力优化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。从2018年11月1日起,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%的和部分13%的提至16%;9%的提至10%,其中部分提至13%;5%的提至6%,部分提至10%。同时,政府还要求今年年底前将办理退税平均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。
对于成品鞋的品牌商而言,他们需要考量培育新的供应渠道的成本,以及在成本、税收、品质等多面的综合性价比。以东南亚为例,在制鞋成本上,仅在工人工资一项上比中国有优势,而在原材料运输、工人效率、工时稳定性等方面远逊于中国。此外,东南亚鞋业的发展更确切来说是中国鞋企的产能扩张,东南亚绝大部分鞋厂仍是中资企业。
▲2010-2017年我国鞋产量(单位:亿双,%)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东莞制鞋业已经形成了完善、成熟、高效的供应体系,成为世界制鞋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集散地,在全球鞋业制造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。尽管近年出口量有所减少,但单价却有明显提升(一般订单单价均超过20美元)。或许贸易摩擦正是一个优胜劣汰,产业升级的时机。